太原一老人轻信网上问诊,服用“专家”开出的药品后出现嗜睡现象。生活晨报记者调查发现,网上问诊虽因方便受到一些老年人的欢迎,但效果却难以保证,甚至还暗藏种种陷阱。而消费者在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时,也存在维权难的问题。
轻信专家网上买药治病
现年63岁的刘海泉大爷老家在临汾,是一名退休职工。自2014年起患神经衰弱症后,便被儿子接到了太原市义井东街的化肥宿舍居住。“一到晚上就会为睡觉的事情发愁,即使睡着了,也会因一个很微小动静就醒来。”10月14日,刘大爷特别无奈地对记者说。
刘大爷说,今年9月份的时候,他听邻居说在网上也可以找医生问诊。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网上开始求医问药,通过发帖子得到一位自称是黑龙江一家神经专科医院专家的回应。在简单询问了一下他的病症和病史之后,那位专家满口承诺说能治好他的病。同时,专家还提出,可以先给他免费寄送一些药品试试。
9月23日,刘大爷顺利地收到了专家寄来的药品。让他感到奇怪的是,这种药品的外包装并没有任何说明,只是在塑料瓶的外面贴着一个小标签,上面写着“复方豆蔻冲剂”字样。
就在刘大爷纳闷的时候,专家打来了电话,声称寄来的药品是纯中药制品,没有任何副作用,同时还告知了服用方法。
让刘大爷高兴的是,服用该药品两天后,睡眠就有了改善。“平时一个晚上要醒来四五次,服用了两天后晚上睡觉的时候只醒来两次。只是起床后感觉有点轻微的头晕。”刘大爷说。得知刘大爷的病情有所“改善”后,专家说,可以继续给刘大爷寄药品,但需要购买。
再次服药老人变得嗜睡
于是,刘大爷便花1480元购买了一疗程的药品。
10月6日,刘大爷收到药品。在服用后的第二天早上,他感觉还想再睡觉。“就是没睡够的样子,有一种嗜睡的感觉。”刘大爷告诉记者,连续三天下来,总是这种感觉。于是,他拨通了专家的电话。专家表示,这次给刘大爷寄来的药加大了剂量,睡得时间长是好事。如果嫌睡得时间长,可以适当减少服用次数。
刘大爷的儿子感到有点不太对劲,便将父亲带到了附近的医院进行检查。医生了解情况后推断,问题可能就出在刘大爷购买的“复方豆蔻冲剂”上。医生告诉刘大爷,他购买的药品主要成分是肉豆蔻。肉豆蔻的确有镇静催眠等作用,但是人在服用时,对剂量有严格的要求,用量不宜过大。过量可引起中毒,出现神昏、瞳孔散大及惊厥。成人只要服用肉豆蔻粉7.5克,就可引起眩晕、昏睡,量大甚至可致人死亡。“这种药品连说明也没有,完全就是自制的制剂。参照《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完全可以认定是假药。”刘大爷的儿子告诉记者,父亲停止服药后,已经不再嗜睡。
刘大爷介绍,他给专家打电话,专家一听他说服用药品出现问题,马上挂断了电话。“这个专家自称名叫王文元,但我在网上查找到医院的电话打过去询问时,院方却说没有这么一个人。”刘大爷的儿子说。
网上问诊背后问题多
随后,记者根据刘大爷提供的联系方式,拨通了专家的手机。当记者刚问及其行医资格时,专家应付几句挂断电话后,就不再接听。
那么,网上问诊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记者在相关搜索引擎键入“在线问诊”,经过初步分析比对发现,这些网站有的是卖医疗器械公司开的,有的是医疗机构开的,还有一些甚至是私人博客或微博。这些网站开展网络问诊和咨询的形式都是通过多名“专家”在线QQ或者对话框的形式,一对一问答。
当患者在网上问诊时,负责接待的“专家”往往要求患者将病症和近期身体情况作一个简要说明。而在之后的回复中,他们一般很少有确定的答案。然后,“专家”们就会建议患者服用某种特效药物或者到某某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诊。
记者随意选择了一家自称是“国家皮肤病重点诊疗基地”的专科医院,以家里老人患皮肤病为由进行咨询。在简单询问了一下病情之后,“专家”不仅声称皮肤病可以治愈,还可以马上帮助安排权威专家接诊,而且连挂号费也可以减免。同时“专家”提醒记者,来医院看病的人很多,并一再催促记者马上带老人到医院看病。当记者表示近期没有空闲时,“专家”表示可先给老人开几味药服用,等有了时间再来医院。当记者问“专家”,没有见到病人如何能给开药时,“专家”表示自己有三十多年临床治疗经验。当记者问询其姓名与专业时,“专家”称可以叫他张医生,而对于真实姓名和所在科室则始终三缄其口,没有详细回复。
网上问诊不仅不见病人就可开药,甚至连开出的药也千差万别,让人真伪难辨。记者在网上连续咨询了3家自称以治疗糖尿病见长的医院,这些医院的“医生”均称自己医院开出的是经过多名专家研究后形成的独特处方。“每个医院的药方都不一样,特别是一些秘方,绝对不能外传。”一名自称姓韩的医生说道。当记者要求这名韩医生出示医师资格证时,他却改口声称自己只是医院负责接待的人员。
健康咨询莫入网络陷阱
除此之外,网上问诊也逐渐成为一些人推销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品,甚至非法药品的幌子,使不少患者深受其害。但患者在深受其害的同时,却面临维权困难的尴尬。“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医生资质无法核实。出现问题,患者将无法找到网上医生,责任很难追究,相关部门也无法对具体的诊疗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山西天建律师事务所的李红军律师说道。
就刘大爷的遭遇,记者也向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了咨询。该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刘大爷网上问诊后购买的药品来自黑龙江,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只能找当地的食药监部门进行反映。
对于如何防范网上问诊的陷阱,工作人员也提出了相关建议:“上网做健康咨询前,首先要核对相关人员是否具备医师资格,有无执业证。其次,不要迷信能治愈各种疑难杂症的夸大宣传和所谓灵丹妙药、祖传秘方。一般正规医院的医生接受网络咨询时,只提供治疗建议和健康知识普及,不会推荐具体药物。如果遇到热心荐药荐医者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当心被医托误导。”
工作人员再三提醒,小病上社区医院,大病、疑难病到正规医院找专家,无论如何一定要面对面,切莫贪图方便省事,到头来不但易受骗上当吃哑巴亏,还会因误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晨报记者 乔建彬采写
本文仅代表作者FB体育观点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FB体育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